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5:09:24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1、孫俊三《教育原理》的觀點(1) 人本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盧梭、杜威、馬斯洛、羅杰斯 主要觀點:第一、課程應有益于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以實現和發(fā)展 第二、課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理想的個人 第三、課程的重要功能應該使人真正具有人性, 真正成為自我本身第四、在課程組織方面, 人本主義強調統(tǒng)整(integration),即課程的組織要有助于使學習者作為一個整體的個人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達到統(tǒng)一 第五、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評價兒童,只能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要求來確定課程(2) 社會再造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洛克、迪爾凱姆、帕森斯 主要觀點:第一、關心課程與社會的政治、經濟之間的關系,強調社會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張根據社會的需要來確定課程 第二、學校課程的設置,是由社會權威部門或權威人物決定的,學生只是努力適應課程(3)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代表人物:要素主義和結構主義學派的學者 主要觀點第一、學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將人類長期以來積累的知識傳遞下去 第二、這些人類知識的精華就包含在各門學科里,每門學科的教材要按科學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編制(4) 活動中心課程理論 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觀點:第一、反對分科教學,認為分科教學是把一堆死知識強加于學生的心靈,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主張以兒童的興趣、動機和需要為中心來組織課程 第二、他認為教育即生活,而生活離不開活動,所以要求以活動為中心來開展課程,即 活動課程(5) 形式教育論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齊 主要觀點第一、形式教育論認為學校教育的任務和作用在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官能心理學是它的依據 第二、主張開設一些諸如拉丁文、希臘文、文法和數學等形式學科,認為它們對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智力大有幫助(6) 實質教育論 代表人物:斯賓塞主要觀點:第一、認為學校教育的任務在于向學生傳授實用知識,認為在知識的傳授中包含了官能的訓練,聯想主義心理學是它的依據第二、主張在學校開設諸如幾何、物理、化學、生理學等實科課程, 通過它們向學生傳授實用知識, 為他們將來從事某種職業(yè)打好基礎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的觀點(1)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斯賓塞、要素主義、布魯納 主要觀點:第一、學校課程應以學科分類為基礎 第二、學校課程應以學科教學為中心 第三、以掌握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律和相應技能為目標(2) 人文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盧梭、杜威、馬斯洛、羅杰斯 主要觀點第一、以追求人的和諧發(fā)展為目標 第二、希望人的本性、尊嚴和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實現和發(fā)展 第三、不以成人標準判斷兒童,研究和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特征,滿足兒童心理發(fā)展要求,為兒童價值實現創(chuàng)造條件(3) 社會再造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柏拉圖、洛克、迪爾凱姆、帕森斯 主要觀點:第一、關心的是課程與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第二、樂觀的社會再造主義者認為教育能夠影響社會變化;而悲觀的社會再造主義者認為課程無力影響社會進程,只能復制社會(4) 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 代表人物:多爾主要觀點:第一、課程理想是,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理解 第二、在這一理想中教師既是領導者,也是學習者社區(qū)中的平等一員 第三、后現代課程的特點:4R,即豐富的、回歸性的、關聯的和嚴密的 豐富性是指有多層詮釋、意義和問題群。課程需要有足夠的含糊性、挑戰(zhàn)性、混亂性,以促使學習者與課程對話,與課程中的人員對話。意義就在對話與相互作用之中形成。所以,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應該足夠的豐富,以促進意義的形成回歸性意味著人類將思想回轉到自身的能力,是一種思考的環(huán)形運動,體現了人類創(chuàng)造意義的重要方式關聯性有兩層涵義,一是指教育聯系,一是指文化聯系。教育聯系是說課程中的聯系,它使課程體系形成豐富的網絡。文化聯系是說課程之外的文化或整體宇宙觀,也就是課程賴以存在的大背景,文化聯系為課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嚴密性是不確定性和解釋性的組合。在不確定性上,多爾強調 不要過早的以一種觀點的正確而告終,而要將各種觀點放入不同的組合之中。 在解釋性上,要充分重視假設條件的可能性,自覺的尋找各種假設,以及這些假設之間的相互關系,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課程論和教學論-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17:01:13一、課程論(一)經驗、興趣與課程1.課程理論的基本主張赫爾巴特課程理論的一個基本主張是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與兒童的經驗和興趣一致另一方面,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形成學生的觀念,興趣是頭腦中各類觀念相互聯系的結果,是個體對觀念加以體驗的過程。那么,如何使知識具有 興趣 ,或者說使知識與興趣保持密切聯系呢?2.興趣的分類關于興趣,赫爾巴特還對不同的興趣進行了劃分。赫爾巴特關于興趣的思想,實際上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觀點,值得我們注意:這樣,赫爾巴特依據他的興趣分類理論對課程論做了探討。赫爾巴特認為,興趣有兩大類,六個方面。一類是與自然知識相聯系的興趣。一類是與社會交往相聯系的興趣。3.根據興趣設置課程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赫爾巴特提出了根據興趣設置課程的主張。由此,赫爾巴特提出了他的范圍廣泛的教學課程論。(二)統(tǒng)覺與課程統(tǒng)覺理論是赫爾巴特課程理論的又一重要基礎。根據統(tǒng)覺原理,新的概念和知識總是在原有的知識背景中形成,是以原有觀念和知識為基礎產生的。(三)兒童發(fā)展與課程赫爾巴特深入探討了兒童的年齡分期問題,進而提出了關于不同時期學習相關課程的思想。赫爾巴特認為,兒童發(fā)展經歷了四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1)嬰兒期;(2)兒童期;(3)少年期;(4)青年期。依據這個劃分,赫爾巴特提出了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二、教學論(一)教學方法理論1.直觀教學法:赫爾巴特認為直觀方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2.教學過程與方法根據赫爾巴特的主張,教學過程的完成大體上具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感官的刺激、新舊觀念的分析和聯合、統(tǒng)覺團的形成。與此相應,他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單純的提示教學、分析教學和綜合教學。這三種教學方法之間的聯系,就產生了他所謂的 教學進程 。3.教學三環(huán)節(jié)赫爾巴特所謂的單純的提示教學方法實際上就是直觀教學。在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需要進行分析教學。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綜合教學。(二)教學形式階段理論1.興趣活動的四個階段①赫爾巴特不滿足于通過對興趣的分類建立他的課程論體系,他還注重研究個體興趣的變化來說明教學過程,提出了教學的 形式階段說 。②興趣活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1)注意。(2)期待。(3)要求。(4)行動。赫爾巴特指出,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的思維狀態(tài)主要有兩種:專心與審思。2.教學形式階段理論他指出,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是井然有序的,都經歷以下四個階段。(1)明了階段。(2)聯想階段。(3)系統(tǒng)階段。(4)方法階段。3.對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評價19世紀后期,赫爾巴特學派以及一些國家在推廣和運用赫爾巴特教學思想的過程中,由于過分地強調教師的地位和知識的作用,把依據學生心理變化而變動的教學過程變成刻板的、機械的公式,使學生的發(fā)展處于被動、消極的狀態(tài)中,赫爾巴特的教學論以及以他的教學論為核心的教育思想被稱做傳統(tǒng)教育思想受到了人們的批判。